昨天进行了第三单元的测试,从卷面来看,这张试卷比前两张要难一些,所以,孩子们的成绩和前两张来比,也略微差一些,90分以上33人,其中100分2人 雷佳瑜 胡一臻 很不容易,表扬一个
试卷的左半部分,孩子们普遍都完成得很好,失分很少,可见孩子们对本单元字词等基础知识,掌握得还是比较扎实的。右半部分,就大大地丢分了,90分以下的孩子,都是在右半部分扣了重分,重中之重,就是阅读训练了。说实话,一二单元的阅读都不难,这一单元的阅读,难度明显增强。我们同事在一起交流时都在说,试卷上的阅读,一下就从二年级的难度上升到了三年级的难度。那么,到底难在哪里呢?主要是这两个地方:1、找出文中的两个打比方的句子。一个是排头兵暗喻句,一个是末尾句明喻句。明喻句孩子们见得多了,看见“好像”“犹如”“仿佛”等词语,就找到了比喻句(当然,并不是所有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就都是比喻句,“我长得好像我爸爸。”“我仿佛听见妈妈在叫我。”等句子就不是比喻句),可暗喻句,平时见得少,就现阶段而言,还不需要孩子们掌握。所以,尽管我在一年级时就说过“我们的祖国是花园。”这也是比喻句,但很多孩子没见到句子里有比喻词,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它不是,导致了失分。2、找出写了吐鲁番这么热的原因的句子。很多孩子没有找到,不知道哪句讲的是原因,其实右半部分的第一题用“因为”造句,就已经做了铺垫。造句,孩子们都会“我没去上学,是因为我生病了。”“妈妈答应带我去公园玩,是因为我考了100分。”句子造得很好,一放在阅读中,很多人就不会了。我告诉他们“因为什么什么”,有了因为,就是在讲原因。阅读部分,全班有9个孩子全对,一分未失,非常棒。
试卷上的写话,也有不少孩子丢分。其实昨天在园地三的教学“口语交际”环节中,我就教了他们怎么来介绍家乡的美景、家乡的物产、家乡的变化,而在介绍物产时,就举例介绍了一种水果,从形状、颜色(表皮、果肉)、味道(没成熟时、成熟后)几方面来进行介绍。认真听讲了的孩子,写得很好,把我说的几个方面都在自己的介绍中用进去了。而一些不会写的,我只能说他们没有听讲,人在心不在,否则,不应该不会。再说到今天批改的写话“夸夸我的家乡”,绝大多数孩子昨天认真听了,且不说语句优不优美,至少能按要求去写,有的介绍家乡的物产,从总写几样到具体写一样;有的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,也能从几个地方到具体介绍一个地方;有的既介绍了美景,又介绍了物产;有的直接选择了家乡某一处的具体变化来写,都很棒。但是也有十几个孩子就不知道在写什么了,不会分段,不知道怎样去介绍,可见课堂上听讲效率不高。所以说,只要能做到认真听老师的教,再能把老师教的方法技巧结合自己积累的优美辞藻一起用好,作文就写好了。二班的孩子,努力哦!
评论